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免费无码国产永久入口,99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免费,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名家筆談:每個人都是一部“中國讀本”

趙啟正

2013年04月16日05:03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讀本”這本書有13億頁,外國人通常只能讀幾頁、認識幾個中國人,以為這就是中國人了。在這個意義上,每個人都應當珍惜自己的公共外交機會

  我認識一位上海的書法家,多年在國外傳播中國書法,不僅給韓國人、日本人講解,也給歐美人講解。他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通過書法研習建立了很好的友誼,通過書法,潘基文表示更理解中華文化了。比如,“和平”,“和為貴”,不僅書法很美,更傳遞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傳遞著中國的價值追求。其實,如果盡心,每個人都可以有為公共外交做貢獻的機會。

  當代的公眾已經不只是公共外交的“受眾”,更成為積極參與公共外交的“主體”。與傳統的以政府為主體的公共外交相比,這種以公眾為主體的新式公共外交的實際影響力,不僅補充了前者,不少時候還甚于前者。也正因此,許多國家把公共外交提升為全球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美國1999年就設立“公共外交副國務卿”的職位,英國在2002年也設立了類似職位。在許多國家,由民間主動承擔的公共外交更是風生水起。

  今天,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構成了國家的整體外交。當然,公共外交領域里,政府也是外交主體——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就是近年中國舉行的標志性公共外交活動。而其他如民間團體、社會組織、社會精英等,乃是公共外交的中堅力量,廣大公眾則是基礎,他們在外交的重點、方式上各有側重,形成了互補之態。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高速發展使中國走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心,中國發生的事情往往成為世界的事情,世界也成為中國發展不可回避的邊界條件。但在此前,中國一直和世界有某種隔絕,外部世界對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感到陌生,甚至有神秘感。加之冷戰思維的殘余,影響了西方政治力量和媒體對中國社會制度、經濟、文化的觀察和評論,以致國際輿論中的中國形象與中國實情嚴重不符。開展公共外交是中國的迫切需要。

  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改善外國公眾對本國的態度,進而影響外國政府對本國的政策,實質上屬于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當不同文明之間缺乏足夠的對話或者對話不對稱時,則有可能產生重大的誤解甚至沖突。中國的公共外交本著求同存異的和諧理念,力求通過不同文明間的對話,說明中國的真實情況,加強各國人民之間的理解,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共同繁榮。這與有的國家在公共外交中以打壓他國的手段來推銷自己價值觀和干涉他國內政的做法有著本質的區別。

  現在,我們每年出境旅游的人大約是8000萬人次以上,普通游客未必意識到自己在進行公共外交,但他的言行卻帶來了公共外交的效果,有正面也有負面,比如禮貌、友好就有正面效果,大聲喧嘩、不守秩序就有負面影響。公共外交并不要求人人都去談政治話題,去解疑釋惑,實際上,談吐得體、舉止有度就是正面的公共外交。所以,公共外交的效果不僅僅是對外說明中國,反過來也幫助公眾樹立正確的愛國觀,讓公眾明白做好自己就是一種愛國,你的言行就是在表達中國。

  “中國讀本”這本書有13億頁,一個外國人不可能讀全,只能讀幾頁,認識幾個中國人,于是就認為這就是中國人了。在這個意義上,每個人都應當珍惜自己的公共外交機會,為公共外交做出貢獻。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前主任)

分享到:
(責編:蘇楠、王倩)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