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身在襁褓,有人守護你平安成長,她的名字叫母親;當你臥病在床,有人幫助你早日康復,她的名字叫護士。5月12日是母親節,也是第108個國際護士節,當母親節遇上護士節,對于既是母親又是醫護工作者的女同胞來說,這個日子就有了雙重意義。
過去是否有過母親節與護士節同一天,不得而知。今年,當這兩個節日相遇,人們不免會想到一個特殊的群體——既是母親又是護士的群體。今年5月12日對“媽媽護士”群體來說是一個極具意義的節日,既能享受孩子帶來的祝福,又能享受作為護士的榮光。
尤其是母女同為護士,案例不會很多,但這類案例更令人感動。因為護士是一種既辛苦又要有愛心、耐心、細心、同情心、責任心的職業,一位母親能一輩子當好護士已很不容易,還讓女兒“女承母業”更難能可貴。在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眼科就有這樣一對母女,值得尊敬。
而數量不算少的“媽媽護士”,既要扮演好母親角色又要干好本職工作,同樣不容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護士占總人口的比重約為5‰,而我國只有1‰左右。以此推算,我國尚缺數百萬名護士。這意味著現有護士要承擔更多工作量,如果工作之余還要帶娃,辛苦不言自明。
所以,在這個具有雙重意義的日子,我們理應特別致敬“媽媽護士”。這是因為除了辛苦外,母親與護士這兩種角色都需要愛心和責任心。雖然說有這兩種“心”的媽媽不等于就是好護士,但真正有愛心和責任心的人,無論對待自己孩子還是對待病人,都會有愛和責任,只是照顧對象不同,這兩種“心”的表現不同而已。一般來說,母親對于孩子的愛心和責任心,主要表現在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并養成良好習慣,形成正確價值觀。而護士對待病人,愛心和責任心主要表現在依據《護士條例》等制度規定嚴格履行好照護病人的職責。
當然,既想當好護士又想當好母親,這兩種角色有時存在沖突。因為護士職業有三個特點:一是加班現象比較多;二是護士是輪班制;三是醫院有特殊情況要隨叫隨到。這注定“媽媽護士”很難與孩子保持同一生活習慣和節奏,有護士說“上班時孩子沒醒,下班孩子已睡”。
從家庭角度來說,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員要看到護士職業的特殊性,要理解“媽媽護士”的不容易。從醫療機構來說,要盡量讓醫護比例更合理,減輕護士的工作壓力。有數據顯示,雖然全國醫護比已經提高到1:1.1,但與國際通行的1:2的標準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另外,在這個雙節疊加的特殊日子,我們有必要重申這兩種角色的權益保障。從母親角度來說,部分“職場媽媽”在求職、晉升等方面存在被歧視的問題,在哺乳方面還存在哺乳室覆蓋率偏低等問題。從護士角度而言,這一群體的勞動權益、安全權益還需要進一步保障。
雖然在母親節遇上護士節這個有雙重意義的日子有必要致敬“媽媽護士”,但不是護士的母親,以及不是母親的護士同樣值得尊敬,值得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