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卡明明在手,錢卻不明所以被盜刷?新華社記者近期在浙江、黑龍江、遼寧、山西等省份采訪時發現,紅包回扣、騙保套保等醫療領域“微腐敗”行為時有發生,各地紀檢監察、衛生部門持續予以打擊。基層干群建議,開展健康扶貧以及公共衛生服務需避免多政策疊加造成經費浪費、空轉,警惕醫療耗材、按病種收費滋生新腐敗土壤。宜用好信息化手段精準監督,堅持疏堵結合,合理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壓縮腐敗空間。(8月5日《經濟參考報》)
當前,隨著反腐和醫療行風治理的力度持續加大,涉案金額較大的腐敗案件在醫療系統變得比較少見了,但涉案金額較小、方式更為掩蔽的微腐敗仍然時有耳聞。從收患者紅包到套取醫保基金,從違規收費到吃耗材回扣等,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的這些微腐敗案件,每次涉及的資金或許不多,通常不過是幾百或幾千元錢而已,但這類微腐敗的社會危害并不微小。
單次醫療微腐敗雖然涉案金額不多,但存在的領域和涉及的事項卻極為廣泛,由此導致的國家資金廣泛滲漏和患者利益的廣泛受損,積累起來數量同樣十分巨大。同時,醫療微腐敗是群眾身邊的腐敗,與患者的利益息息相關,容易在坊間口耳相傳,直接影響醫療系統形象,影響醫患關系。此外,當前醫療系統的一些新領域,如健康扶貧等,也出現了微腐敗現象,影響到貧困患者的利益,更加值得警惕。一些醫改與創新領域,比如按病種收費成為滋生新腐敗的土壤等,更可直接影響到改革的成效。
更重要的是,當前是醫療領域反腐和行風建設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醫療腐敗行為,有形成新的潛規則的風險。當前,執行了幾十年的藥品加成政策被取消,醫藥代表受到了嚴格管束,藥品招投標和集中議價也越來越普遍,取消耗材加成也很快會成為現實,醫務人員拿回扣等腐敗行為的空間受到了大幅擠壓,此時若能一鼓作氣地打擊醫療腐敗和端正醫療行為,將產生事半功倍的好效果。相反,假如這時候出現的一些腐敗新現象,若早期得不到及時打擊,等成為普遍現象甚至形成潛規則后,就可能積重難返。
對于醫療微腐敗,不能因其微小而忽視其社會危害性,反而應以更大的力度依法予以懲治。要加速補齊制度短板,讓更多利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如醫藥耗材實行聯合采購,醫療機構進一步公開醫療服務信息,優化醫療服務流程,加速醫療資源和診療流程透明化,以增強群眾就醫公平感。對違規行為要堅持“零容忍”,尤其對醫保管理要強化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全面提升醫保基金監管水平,加快建立治理“醫療微腐敗”長效機制,避免國家醫療資源再遭“腐蟲啃食”。
治理醫療領域的腐敗,除了要使用共同治理手段外,還應該考慮醫療領域的獨有特點,推出一些更有針對性的舉措。比如,醫療的專業性很強,應吸收更多具有醫學專業背景的人員參與醫療領域反腐。不少騙保套保行為都隱藏在具體的診療活動當中,但對每個診療項目進行人工審核,工作量很大,有必要借助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發現隱藏的線索。推行符合行業特點的反腐舉措,是預治醫療微腐敗的關鍵,應加強這方面的研討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