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免费无码国产永久入口,99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免费,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錢江晚報:院士給新生上通識課,不妨更多些

項向榮

2019年09月17日08:11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院士給新生上通識課,不妨更多些

據本報報道,在不久前的浙大2019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幾位院士給新生上起了“開學第一課”。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為醫學院本科新生講授的“開學第一課”,可不是巴老拿手的免疫學等專業課,而是通識課。其他的如岑可法院士、楊衛院士講的也是通識課。

肯定有人會惋惜:這幾位重磅院士,時間寶貴,這一兩個小時的學時,不給博士碩士來用,卻給一群初進大學殿堂的小毛孩講課,而且是通識課,豈不是太不值了?此話非也。

這幾年來,包括浙大在內的大學是越來越重視本科生的通識教育了。比如不久前浙大副校長羅建紅就指出,現今教育制度過分強調專業教育,容易把學生的視野限制在一個狹窄知識領域,因此他提出一個概念: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強調通識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講究“知識、能力、素質、人格”并重。

幾年前,美國的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一份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就讀大學之前優于全球同齡人,但在本科階段被“消磨”——中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讀了兩年大學后幾乎沒有提高,而美、俄的同齡人則取得了顯著進步。為什么?通識能力的問題。這首先涉及到一個自學能力的問題。本科階段是提升學生認知水平、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但正如巴老所說,在大學里,“你三分之一的知識和能力不是老師教的,而是你自學來的。當醫生后,60%甚至更多的知識和技術來源于自學。所以養成自學的能力,是大學生區別于中學生的重要標志。”自學自悟就是一種通識能力。

更重要的是,大學本科最根本的任務是:“學會,悟懂,并踐行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根本道理。”這些通識才是大學本科教育的核心。專業可以遲一兩年選定,甚至還可以跨學科,培養多學科交叉復合的知識與能力結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眼前的知識、能力固然重要,素質、人格更對一個人有決定作用。有了完善的人格素質,擁有了真善美的心靈正確的世界觀,一個人才能百折不饒,艱苦奮斗,為自己為國家而奮斗。修好身,育好人,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有人說:本科教育的靈魂在于“育人”,而非“制器”。院士豐富的知識和人生感悟,就像制高點上的火炬,點燃了學子的心田,照亮了他們的前程。這些年,大學課堂上越來越鮮見名家大師的身影,重科研而輕教育之風為患不淺。然而,大學生更需大師點撥,大學者,大師之謂也。這就是院士上通識課意義所在。

(責編:段星宇、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