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急救知識培訓進課堂,讓中小學生學會使用除顫儀,還應當在公職人員、志愿者等群體尤其是在重點公共場所工作人員中大力普及急救常識和技能,明確目標,落實責任,有序推進,讓更多的人敢用、會用AED,盡最大努力搶救能夠挽回的生命,最大限度發揮院前醫療急救的公共服務功能。
北京市政協日前開展“改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監督性視察活動,對市政協委員指出的在公共場所配備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問題,北京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利用3年時間在重點公共場所按照標準配置AED。
人命關天,急救為先。說起急救,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醫院搶救,撥打120急救電話求援。不過有些時候,利用急救“黃金三分鐘”第一時間施救,更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種便攜式的醫療設備,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給予電擊除顫,可被非專業人員用于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利用AED及時除顫是迄今公認的防止心臟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在患者發生心臟驟停的3分鐘內,迅速給患者實施電擊除顫,僅僅一次電擊,除顫成功率就高達94%。
今年3月25日,北京市東城區東單體育館內一名打籃球的男子突然倒地,心臟驟停,在場打羽毛球的6名協和醫院的醫生一邊撥打120,一邊展開搶救,實施心肺復蘇和儀器除顫。大約半小時后,該男子恢復自主心律,被送往距離最近的同仁醫院。有關此事的一段刷屏的視頻溫暖了大江南北,也讓人們更加真切地看到了加強公共場所急救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據介紹,北京將利用3年時間在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各大火車站、全市390余個地鐵站、各長途客運站、公園、景區、大型購物商場等公共場所,按照標準配置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相關標準將由衛生健康部門出臺。未來北京市的AED配置點位將串成一個網絡,通過網絡建設,誰用了AED,120指揮調度中心就能立刻收到信息,同時就近派出救護車。這是一項彰顯城市民生關懷和文明水平的重大工程,值得寄予積極期待。
應當看到,在重點公共場所配備救命神器后,一旦發現心臟驟停者,即使有人愿意施救,但如果不懂得除顫儀的使用要求和方法,沒有學會心肺復蘇等相關急救技能,也只能是望洋興嘆。目前,發達國家的急救能力培訓十分普及,如美國接受過心肺復蘇技術培訓的人數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法國的急救培訓普及率為總人口的40%,德國高達80%。而在我國,急救技能普及率百分比僅為個位數,當引起高度重視和警惕。
來自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有一人死于心臟性猝死,而在面對心臟驟停患者時,很多人卻不敢救、不會救,以至于白白失去“黃金”搶救時機。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突出,意外傷害、腦卒中、心跳驟停等疾病的發生也越來越年輕化。急救專家認為,普通人通過急救技術培訓不是一件復雜的事,現有的課程,只需要兩三個小時就能掌握,應當把急救技術作為部分行業入職的必修課,就像健康體檢一樣,或者綁定到駕照考試中。
在重點公共場所配備救命神器,是一件順民意、得民心的好事,同時急救培訓必須跟上,急救普及率亟待提高。《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開展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把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心肺復蘇知識納入考試內容,把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體質健康測試情況,作為學校學生評優評先、畢業考核和升學的重要指標。這項工作必須常抓不懈、抓緊抓好,不能有任何放松導致掉鏈子、打折扣。
除了急救知識培訓進課堂,讓中小學生學會使用除顫儀,還應當在公職人員、志愿者等群體尤其是在機場、車站、公園、景區、商場等重點公共場所工作人員中大力普及急救常識和技能,明確目標,落實責任,有序推進,讓更多的人敢用、會用AED,盡最大努力搶救能夠挽回的生命,最大限度發揮院前醫療急救的公共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