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媒體報道,在教育部提出外教應具備教學資格證、語言培訓機構要公示外教信息后,TESOL/TEFL證書作為國際英語教師資格證書,瞬時格外搶手。有外教中介機構表示,繳納3500元,外國人不需要參加培訓考試便可以拿證,辦證越多價格越優惠。
今年以來,外教亂象備受關注。2月,重慶市審理一起“黑外教”案件,一中介機構將不符合在華就業資質的外籍人員進行“包裝”,派遣到中小學、幼兒園任教。4名涉嫌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出售出入境證件罪的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訴。7月,某知名培訓機構7名外教因涉嫌吸毒被抓,引起軒然大波。8月,青島市一名外教以猥褻兒童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驅逐出境。這些案件,無一不在加劇公眾對外教水平、資質的擔憂。
針對外教亂象,有關部門提高了資質要求,以回應社會期待、保障學生權益。然而,政策出臺后,馬上就出現了灰色買證服務。這種違規辦證行為,恐將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有關部門的努力,甚至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這些持假證的外教之所以能夠暢通無阻,一個原因是部分機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為這些“假外教”打掩護。比如,媒體報道,當用戶提出要查看外教的TESOL證書時,工作人員借故推托不讓看,而在平臺上也無法查詢到教師相關證書。還有培訓機構偷偷招聘了許多留學生充當外教,并向家長隱瞞這些留學生的真實情況,將其標榜為有經驗的外教。種種違規做法不一而足。
低價聘請,高價收費,只要魚目混珠成功,便有著超高的收益。即便有關部門發現了培訓機構聘請沒有資質的外教,處罰也相當輕微。正是這種違規成本遠低于收益的狀況,刺激著外籍人士的違規辦證、培訓機構的違規操作。所以,保障外教的資質、治理外教亂象,最現實的是對外籍人士一視同仁處罰,如果發現在學歷、國籍、教師資格證書上造假,欺騙用人單位,應該按照相應的法律規定進行懲罰;同時要加大對培訓機構的監管力度,讓培訓機構承擔管理責任。另外,還應該建立統一的信息公示平臺,方便家長和培訓機構查詢外教的國籍、學歷、教學資質等信息,消除偽造資質的灰色空間,化解資質難辨的難題,讓人們可以擦亮眼睛進行選擇,明明白白消費。
追根溯源,外教亂象的產生還在于市場供不應求。隨著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外教成為一種稀缺的教育資源。但是合格的外教人數遠遠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曾有媒體報道,2017年中國從事教育行業的外國人已達40多萬,但如果按照最新政策標準,合法外教數量僅占1/3。供需失衡,刺激教育機構以次充好。
長遠來看,面對蓬勃發展的外語培訓需求,要擴大供給,在嚴格資質審查的前提下,簡化相關手續的辦理,盡量縮短緊缺型外籍教師聘用審核時間,讓外籍人員可以便捷地獲得合格資質。同時要加強配套管理,完善外籍教師聘用條件和從業資質規定,比如對在中國進行英語教學的外國人進行統一培訓和考試,以解決外教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國外相關證書難以辨別等問題。
家長對外教的非理性追捧其實也是導致外教供不應求的一個原因。對此,也需要從需求側進行疏導。讓更多家長警醒,不要盲目跟風,外教并不一定就比本土教師好,在外教市場亂象頻現的情況下,必須擦亮眼睛、謹慎選擇,否則可能花了更多的錢,卻得不到好的培訓效果,甚至給孩子帶來身心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