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創新和完善金融宏觀調控,加強逆周期調節,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同時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在內外市場壓力之下,中國貨幣政策如何選擇,對中國和全球市場都至關重要。
一方面,“大水漫灌”政策是刺激毒藥而非救經濟良藥。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美國實施的多輪量化寬松(QE)以及歐日經濟體的跟隨,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就是明證。現在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都能從美國“大水漫灌”的貨幣政策中找到原因。
另一方面,白宮和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的爭吵,以及美聯儲對降息的謹慎,也凸顯前者的政績功利性和后者對“大水漫灌”風險的警惕性。美聯儲加息縮表政策被阻斷,不得不繼續降息以提振美國經濟,也折射美國經濟并未走出危機周期。
貨幣政策需要精準施策,合理調節政策閥門,確保市場擁有合理充裕的流動性。
首先,就是明確貨幣政策主調,穩住市場預期。如央行報告所言,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加強結構調整,將改革和調控、短期和長期、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結合起來,用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為實現“六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其次,用多工具手段確保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如通過普遍降準和精準滴灌的方式,釋放資金9000億元,確保資金充裕的同時,保障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資金問題,化解融資難和融資貴的沉疴。除了全面和定向降準,央行還充分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常備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松緊適度,保持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其三,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讓貸款利率市場化,打通利率市場化傳導渠道。通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可以促使銀行改善經營行為,亦可通過市場調節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其四,通過有效手段防范內外風險。一方面,采取剛性約束措施制止金融違法違規行為,針對性化解金融機構的風險,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另一方面,央行建立防范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四道防線”,通過貨幣政策操作穩定市場信心,保持貨幣、票據、債券等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
此外,中國繼續推進對外開放力度,尤其通過法治途徑給予外資銀保機構在華市場更多權益,內外資市場主體享受平權待遇,這給更多外資進入中國提供了法治保障,也給金融市場提供了穩定因子。
年關將近,央行發布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適當其時。畢竟,在全球貨幣政策追隨美國的大形勢下,中國央行明確不搞“大水漫灌”,算是給全球貨幣金融市場筑了一道防波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