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高校強制學生捐書的現象。據媒體報道,11月15日,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校圖書館下發通知,要求2017級、2018級每位同學都要捐書。該校文法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院系通知群里均表明每位同學都要捐書。學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回應稱,圖書館只是在全校倡議捐書,將通知下發到院系,而學生投訴的強制捐書行為系個別院系所為,院系怎樣做與圖書館無關。
高校要求在校學生捐書的現象,不是第一次發生。過去的一些案例中,校方多強調的是向師生發出倡議,而并非強制。這次事件涉事學校圖書館的回應也是如此。不過,從報道中的對話截圖看,院系要求學生捐書,顯然不像是倡議。到底是圖書館一開始就是強制要求學生捐書,還是這個倡議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差,除了圖書館和涉事院系這兩個直接責任主體應當作出回應,校方恐怕也該調查清楚后對這一事件加以釋疑。
圖書館也好,院系也罷,無權強制要求學生捐書,這個常識無須再重復,包括此次案例在內的多起類似事件中的涉事主體都極力否認強制要求師生捐書,這也說明相關學校應該懂得這個常識。但類似的現象一再出現,還是需要引起深刻的反思。
跳出個案看,更應該追問的一點是,高校圖書館為何要倡議學生捐書?客觀說,如果是在畢業季,為避免一些畢業生在書籍處理上“浪費”,學校倡議畢業生將不需要的書籍捐贈給圖書館,倒也未嘗不可。但是除此之外,學校方面是否又有其他的動機?
比如,不少高校的簡介中,都往往會突出圖書館的藏書數量,以此作為高校實力的一種象征。但是,如果高校藏書的豐盛是通過倡議乃至強制學生捐書的方式實現的,是不是有變味之嫌?一方面,大學生所能夠捐出來的書,基本上還是教材。全靠教材來為圖書館藏書“充數”,這是否有點重量不重質?另一方面,每所高校都有專門的圖書采購經費,倡議學生捐書,到底是相關經費不夠用,還是正常經費被挪作他用?
除此之外,一項倡議很容易變成強制,這本身也折射出高校內部的某種管理文化。一般而言,我們往往將不正當的強制行為看作是權力的不受制約,那么,一項號召捐書的倡議變成強制,這是否也說明某些院校的管理也沾染上了不該有的權力惡習?
因此,捐書到底是強制還是倡議,必須說清楚,不能給學生帶來無謂的壓力。而即便是倡議,也未必就一定理直氣壯。一者,倡議的背后是否存在問題,同樣值得深究;二來,倡議容易被扭曲為強制,也未必不對應著管理理念上的偏差。總之,看似正常的高校捐書倡議時常惹來爭議,背后可能蘊藏著一些高校管理中的諸多隱蔽亂象。涉事高校要明白“錯在哪里”,才能真正避免類似現象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