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免费无码国产永久入口,99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免费,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北青報:機器人取代人 需要適應社會變化

張田勘

2019年12月26日08:0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機器人取代人 需要適應社會變化

近日農業農村部宣布,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超過70%,提前一年實現“十三五”目標,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與此同時,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未來5年,機械和機器人將取代中國近5%的工人。調查發現,使用了機器人的企業占比從2008年的約12%上升到2017年的37%。僅從2015年到2017年,使用機器人的企業占比就從8.1%上升到13.4%。

機器人代替人或機械化是未來一種趨勢,也是社會和人類文明發展的一種必然,其核心是讓機器為人類服務,把人從繁重和艱苦的勞作中解放出來,讓人最大限度地享用科技帶來的紅利和幸福生活。

機器人取代人,尤其是在農村逐步機械化后,城市化的進程會進一步加快。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與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幾乎是同步的。12月23日,中國社科院在京發布的《2020年社會藍皮書》指出,2019年,中國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按照國際標準,一個國家的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意味著已經基本實現城鎮化,初步完成從鄉村社會到城市社會的轉型,進入城市社會時代。

在這種情況下,未來中國社會面臨的是城市建設和擴容,其中建造智慧城市是一個主要任務。智慧城市的概念是由美國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于2010年提出的,認為現代城市由關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類型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環境六個核心系統組成:組織(人)、業務/政務、交通、通訊、水和能源。打造智慧城市就是要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能否應對未來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既是一個挑戰,也有待觀察。其實,智慧城市只是要把城市建設得更為宜居,因此建設宜居城市才是終極目標。在這方面,需要走很長的路,尤其是大城市,食品安全、交通、通訊、水和能源等都會面臨巨大挑戰。

機器人逐步取代人的另一個較大改變是,社會并不會因為出生率下降而陷入困境,而是可以由機器人或機械化來取代人。在科技發展的今天,現代人越來越不想生孩子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出生率都在下降,當然不排除有少數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上升。

日本的數據表明,日本人口連續13年負成長,2019年出生人數首度跌破90萬。顯然,很多國家都在為人口出生率下降而擔憂。解決人口出生率下降一方面當然要出臺各種政策以鼓勵人們生育,只要人口總和生育率大于2.1,就可以保持一個社會正常的更新換代。

但是,無論是總和生育率低于2.1還是維持在這個水平,有了機器人的幫助,就可以讓人類基本上生存無憂。因為,大量的事情和工作都可以讓機器人來做,而且機器人取代人還有很多優勢。例如,在養老照護方面,使用機器人可以避免人的負面情緒,如人工護理者對老人言語不清、行動持緩等會產生不耐煩,虐待老人等行為也屢屢發生。

當機器人取代人成為一種趨勢時,也要避免因為機器人使用而產生的倫理困境和對人可能的傷害。這不僅需要從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四定律獲得借鑒,也需要對機器人代替人類工作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探討,例如,如果機器人傷害人該如何處置等,以便及早準備并獲得前期經驗,以迎接機器人時代的到來。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