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話說新農村:穩住農民增收好勢頭
讓傳統動能和新興動能提升結合,形成更加強勁、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混合動能,為農民收入穩定增長提供澎湃動力
“還是干活心里踏實。”這是貴州籍農民工曹玉國返回浙江臺州工作崗位后發出的由衷感嘆。近來,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輸入地和輸出地聯手,人社、交通等部門聯動,“千輛包車接員工”“從家門到廠門點對點服務”……讓越來越多和曹玉國一樣的農民工重返務工崗位。從各地監測的情況看,目前返崗復工的農民工達到7800萬,占今年春節返鄉的60%。
廣大農民工安全順利地返崗,不僅有助于企業盡快復工復產,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撐起農民的“錢袋子”意義也十分重大。從目前農民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已成為“大頭”。2019年,全國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超過650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8%。晚復工一個月,就意味著要少掙不少錢,這也就難怪“閑”在家里的農民工心里不踏實了。
農業農村工作,農民增收是關鍵。近年來,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扶持政策越來越硬;鄉村建設提速擴面,基礎條件不斷改善;城鄉發展加速融合,各種要素流動聚集……正是依靠著這些強力支撐,才有了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好形勢,也才有了農民收入連續多年既跑贏GDP增速、又跑贏城鎮居民收入增速的“兩個高于”。
也要看到的是,目前農業生產成本的“地板”和農產品價格的“天花板”雙重擠壓,農民經營收入增長空間受限。與此同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農民外出務工增收難度加大。支撐農民持續增收的傳統動能在減弱,新動能效應還未充分發揮。如期實現今年農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還需下大力氣保證農民增收的好勢頭不減弱、好趨勢不逆轉。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全面小康的成色才更足。
穩住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好勢頭,要多渠道著手,傳統動能和新興動能都有發揮空間。從傳統動能看,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構建更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穩住農民發展生產的預期,努力筑牢農業內部增收基礎。從新興動能看,農村電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迅猛,返鄉、下鄉的創業者們已經成為帶動農業轉型升級的一支重要力量。眼下最關鍵的是,讓傳統動能和新興動能提升結合,形成更加強勁、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混合動能,為農民收入穩定增長提供澎湃動力。
如今,曹玉國每天在茭白田里間苗、施肥,忙碌而充實,經他侍弄的棵棵茭白正拔節挺身。期待他和更多勤勞的農民兄弟們,在全面小康之年腰包更滿、錢袋更鼓。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13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