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防控還不能夠麻痹,還是不要進行過多的聚集活動。”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考察時的告誡,發人深省。不麻痹、不大意,之于清明期間疫情防控和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
清明節,中國的傳統節日。禮敬先輩,慎終追遠,踏青插柳,這一節日對于中國人的意義,不言而喻。今年清明節,情況尤為特殊。眼下,疫情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依然面臨巨大壓力。而清明節是春節之后第一個小長假,又有祭掃、游玩等習俗,能否安然過關是對前期防控成效的一次檢驗,更是對各地“兩手抓、兩不誤”的一次大考。能否答好這道考題、打好這場硬仗,事關重大。
最近,全國多地已對這一工作進行專題部署,強調深刻認識形勢,高度警惕各類風險,慎終如始,全力打好清明前后關鍵期的疫情防控硬仗。綜合來看,各地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周密部署安排,可謂嚴陣以待。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嚴而又嚴、實而又實把各項措施落實好,全民參與,全民行動。“上下同欲者勝。”打好這場硬仗,離不開每一個人,離不開你和我。
全民行動,需要凝聚共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我們需要哪些“先導”?一是強化對形勢的認識,不能松。連日來,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再加上“戰線”不斷拉長,不少人疲了、累了,覺得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下半場”的抗疫,仍有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等新考驗,仍然容不得半點麻痹大意。二是深化對節日的認識,不“亂動”。清明節,一個特別的節日。尤其在疫情之下,它是一個提醒:正是英雄們的逆行、奉獻甚至犧牲,才換來今日之局面。我們平安,逆行才有價值;眾人安好,犧牲方得告慰——認識到這一點,才算明白這個傳統節日之于今日中國的意義。
全民行動,需要強化自律。清明前后,我們需要如何行動?一言以蔽之,管好自己。在個人防護方面,該做的防護措施務必做好,不摘口罩,不扎堆聚集,絕不因一己之私給大局添亂,絕不因個人原因“破壞”已有的防控成果。在文明祭祀方面,近期全國多地已發布通告,推廣“代祭掃”“云掃墓”等形式,引導群眾減少返鄉祭掃。祭祀、緬懷,重于心而不拘于形,特殊時期尤其如此。能不返鄉的,盡量不回;能錯峰的,務必錯峰。此外,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安全風險不只是疫情,根據以往經驗,清明前后各種風險交織、疊加。嚴于律己,慎之又慎,無論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清明前后疫情防控和安全防護形勢更復雜、矛盾更突出、壓力更大。每個人都置身戰場,每個人都要打好這場仗。
(廣州日報評論員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