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改擴建“爛尾”愧對民生實事
背景:2016年,河北邢臺管理部門計劃投資8408萬元,對當地沙河城鎮中學進行為期一年的改擴建,300余名學生遷出借讀。沒想到,開工數月后項目停建,“爛尾”至今,該校生源流失嚴重。
小蔣隨想:在2017年邢臺市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該校改擴建被列入當年十大民生實事。民生實事居然“爛尾”,學生家長無奈地說“出去上吧,別把孩子給耽誤了”,不只是黑色幽默,更是嚴肅拷問。
有關方面的回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甚至還有“難言之隱”——投資方稱“當地政府征遷工作低效、批復手續遲緩”;當地相關部門說“投資方拆遷款不到位”;知情人透露,力推該中學改擴建的原開發區書記,因防汛搶險不力被停職……
在“都有理”的背后,難掩相互推諉、彼此懈怠,甚至可能存在“新官不愿理舊賬”。各方都在打自己的算盤,卻將數百名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的利益、受教育權擱在一邊。
面對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投資方可能傾向后者,但有一條紅線不得觸犯——公共利益。對地方政府來說,須將公共利益置于最優先的位置,辦好民生實事是頭等大事,還要約束投資方的行為,積極破解可能出現的問題。遺憾的是,目前的狀況難以支持上述“應當”。
2016年7月邢臺遭遇洪災,或許是“不可抗力”。問責抗洪不力的干部,不能成為學校改擴建被輕視的“合理解釋”。當地救災與恢復需要時間,一度“工作中心轉移”就罷了,可四年過去,學校改擴建還要拖到何時?繼任者必須完成邢臺市的這項民生實事,否則,同樣是履職不力。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拆遷補償,規劃環評,的確不簡單,這也是各地在公共服務建設中都會遇到的問題。事在人為,重不重視,想不想辦,下多大力氣辦,效果很不一樣。
當地負責人表示“我們計劃分步實施,爭取今年內把教學樓建好”。這一表態能否兌現,人們拭目以待。管理者必須意識到“言必信,行必果”的價值。承諾意味著公信力,民生工程牽動民心,不容食言。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只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