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有人說戴著口罩快要捂出痱子了,于是喊話各路衛生用品以及清涼用品生產廠家,“能不能開一條生產線做清涼口罩,這何止百萬商機!”為了戴著口罩能涼快一點兒,網友們各出奇招,有人自制口罩,把清涼噴霧噴在口罩上,或隨身攜帶各種清涼爆珠,搭配口罩使用。一些商家也轉型生產“清涼口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在進行時,人們最關注“清涼口罩”是否有真實效果,以及生產廠家是否靠譜。(6月30日《中國青年報》)
“清涼口罩”既可增加個人防護,又能提升夏天佩戴的舒適度,為消費者所期待。正因如此,部分“清涼口罩”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追捧。比如一款日本產“清涼口罩”,雖單價高達60元,但推出當天就售出2萬只。近日河南某衛生巾廠推出一款“清涼口罩”,在一個小時左右的直播中,經銷商支付了1250萬元訂金,預訂約7000萬只口罩。
消費者追捧“清涼口罩”,商家根據民眾需求進行創新和組織生產,不僅無可厚非,而且值得鼓勵。然而,當前已出現的“清涼口罩”效果幾何,則有待評估。有消費者對“清涼口罩”頗感滿意,認為自己所佩戴的“清涼口罩”的確是“夏日神器”。也有人使用后,對其清涼效果和隔離病毒的作用持懷疑態度。有網友甚至表示,個別清涼口罩的質地厚,夏天戴上反而更熱,涼意持續3小時就沒有了。消費者褒貶不一,說明不同的“清涼口罩”,質量與效果相差懸殊。
“清涼口罩”是新生事物,還來不及推出統一的質量標準,何謂“清涼口罩”,也只能各自解釋。長時間保持清涼的口罩自然可以冠以“清涼口罩”的名頭,可是僅能提供幾分鐘清涼感的口罩,也可以打出“清涼口罩”的旗號嗎?如果生產“清涼口罩”的廠家只能各自憑良心辦事,質量監管該從何談起?更何況,“清涼口罩”如此好賣,會不會有企業以此為噱頭,趁標準缺失之機大撈一筆,既損害消費者權益,又給疫情防控添亂?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清涼口罩”往哪個方面發展,標準是重要的決定因素。何謂“清涼口罩”,不能任由企業自行解釋,而是需要經權威界定后給出標準答案。有了統一的質量標準,就可以劃定準入門檻,未達標者就不能以“清涼”之名大肆炒作,違規違法者則會得到相應懲處。只有這樣,方能讓“清涼口罩”實至名歸,在個人防護和消費體驗兩方面,均贏得消費者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