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重心,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關乎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善于從政治上把大局、看問題,善于從政治上謀劃部署推動工作,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強化黨的領導政治方向。創新和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通過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以改革創新的思路,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覆蓋面寬、聯系黨員群眾廣的優勢,最大限度把群眾組織起來,創新完善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組織形式,完善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公共服務圈”“群眾自治圈”“社會共治圈”。把黨建引領貫穿于基層社會治理全過程和各方面,通過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使黨的建設融入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構筑好基層治理“橋頭堡”,打通每一個“神經末梢”,真正把基層黨建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工作優勢。
夯實人民立場政治根基。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發揮人民群眾在國家治理、社會治理中的主體作用,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謀劃發展,最了解實際情況的,是人民群眾;推動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眾。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維,主動適應新時代社會矛盾發生的新變化,把老百姓的難點痛點作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著力點,著眼于小事、瑣事,著眼于急事、難事,著眼于公共之事、常規之事,從人民群眾“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抓起,讓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更加利民、惠民、便民。把如何評判的“表決器”交到群眾手中,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基層社會治理成效的根本標準,更充實、更有保障、更持久地滿足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涵養清朗清爽政治生態。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項基礎性、持續性工作。政治生態與社會生態緊密相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以優良的政治生態引領社會生態,以黨風帶民風,加強平安建設、治安綜合治理,使社會風氣發生根本好轉,樹立起新時代社會新風尚,讓全社會充滿正氣的力量、正義的光輝。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管黨治黨,重在基礎。黨的領導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根本和關鍵,我們要把黨建引領作為基層社會有效治理的重要法寶,貫徹落實到基層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作者:鄭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