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青島保稅港區邯鄲(雞澤)功能區搬運貨物。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7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上半年中國經濟先降后升、由負轉正——由一季度的同比下降6.8%,轉為二季度的同比增長3.2%。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世界經濟復蘇艱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在短時間內實現由負轉正,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也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了信心。
這個3.2%有多么來之不易,在全球范圍內一望便知。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遭受嚴峻沖擊,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強。6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2020年世界經濟增速預測調整為-4.9%。世界銀行也預測全球經濟將下降5.2%,為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作為全球最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之一,中國為阻斷病毒傳播付出了巨大犧牲,經濟出現自公布國內季度GDP數據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面對嚴峻挑戰,中國通過艱苦努力,在全球范圍內率先控制住了疫情,有序推動全面復工復產,為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提供了有力支撐。英國廣播公司刊文表示,中國經濟表現好于許多專家的預測,中國經濟正在出現V型復蘇勢頭。《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隨著中國設法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疫情,恢復經濟活動,從而成為疫情暴發以來首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數據被外界普遍視為世界經濟復蘇的“測度表”。中國經濟增速由負轉正的消息一出,迅速在國際輿論場引發熱議。美國彭博社評價,中國經濟第二季度恢復增長,是全球努力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帶來衰退的重要里程碑。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恢復增長,這是從疫情影響中復蘇的全球最早跡象之一。
3.2%的正增長,不僅是給上一階段中國經濟交出了亮眼成績單,也為下一階段中國經濟攻堅克難增添了底氣。
一方面,中國經濟穩步復蘇將為如期實現全年發展目標打下良好基礎。從二季度的經濟數據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轉為增長4.4%;服務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轉為增長1.9%,出口額連續三個月正增長。與此同時,上半年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基本民生保障有力,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9%。一系列數據展現出中國經濟強大的自我調整能力,為下半年持續恢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催生了很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這些新產業正在形成更多新經濟增長極,展現出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將有力推動中國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穩步復蘇將為對沖外部風險挑戰提供堅實的物質和精神支撐。3.2%的增速,是中國在面臨美國全面壓力的情況下,在種種“脫鉤論”“去中國化”的喧囂中取得的。這再次證明了中國人的一個重要信條: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中國應對外部巨大沖擊、實現民族復興的根本之策。該改革改革、該開放開放、該保民生保民生,只要中國根據自身發展議程堅定走下去,就沒有任何外來力量能夠從根本上打斷中國復興的進程。相反,中國14億人的龐大市場、完備的產業體系、強大的治理能力、不斷完善的營商環境,還會源源不斷向世界釋放磁石般的吸引力。近日,由全球具有行業引領性和代表性的39家跨國公司組成的“全球首席執行官委員會”致信習近平主席,表達了他們對中國的信心和積極扎根中國的承諾。
樹欲靜而風不止,中國的發展已經走到了承受復雜地緣政治博弈壓力的關鍵階段,未來不知還要爬多少坡、過多少坎、經歷多少風風雨雨、克服多少艱難險阻。經濟持續發展,將是我們不懼風雨的底氣所在。當前,2020年中國經濟已經奮進邁入“下半場”。只要中國繼續積勢蓄勢謀勢,識變求變應變,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就沒有任何挑戰能夠阻擋中國發展的步伐。(海外網評論員)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