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這為新時代文藝創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人民是文藝之母。縱觀古今中外,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人民創造了歷史、書寫了時代,因此,文藝創作就應該反映好人民心聲,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這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讓文藝發揮最大正能量的價值所在。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離不開人民的滋養。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細數優秀文藝作品,那些轟動當時、傳之后世的經典,無一例外都是在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也都反映了時代要求和精神氣質。這啟示我們,文藝作品應該贊頌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進程,應該褒揚為民族復興奮斗的拼搏者和為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只有在人民之中汲取豐沛源泉,文藝創作才能匯聚成一部人民的史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需要刻畫真實的、現實的、樸實的人民形象。人民從來都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沖突和掙扎。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應該呈現全面的、立體的人民,而不是片面的、想象的人民。這對創作者來說,就需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求教,不能用虛構的形象虛構人民,不能用調侃的態度調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筆觸丑化人民。文藝工作者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筆端,深入群眾、體驗生活,才能洞悉生活本質、把握時代脈動、領悟人民心聲,使文藝創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應該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好的作品,經得起人民的評價。無論創作何種題材、體裁的作品,倘若游離于人民之外、脫節于生活之外,非但不能有深刻的表達、深邃的思想、深入的闡發,而且會被時間遺忘。文藝作品是講效益的,但社會效益是首位,決不能淪為市場的奴隸,更不能為了發行量、收視率、點擊率、票房收入等,與人民所想、時代所需背道而馳。這就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僅要讓人民成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為一體,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惟有真正同人民一道感受時代的脈搏、生命的光彩,才能贏得人民的認可與尊重,才能創作出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一切有追求、有本領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秀作品滋養人民的審美觀價值觀,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