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底線》把枯燥的法律題材“拍”入人心
近日,法治題材劇《底線》在網絡平臺和電視臺同步上映。該劇上線以來,收視及網播成績均表現良好,被網民譽為“中國法治劇的破冰之作”。
《底線》聚焦星城區人民法院立案庭,用一宗宗充滿故事的案件、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講述著新時代法治人在司法道路上以優良傳統和個人擔當作為信念,運用專業能力為人民堅守司法、道德、人性底線,詮釋人民法官在新時代不斷探索、不斷革新、不斷思考,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故事。正是在樁樁案件的爭執與調解中,法官們一邊堅守職責一邊不斷成長,而我國司法事業的精神面貌也通過《底線》全景式的進入大眾視野。
眾所周知,法律的專業性、嚴謹性很強,有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專業知識。因此,以法律為題材的影視劇尤為難拍,如果強調專業性,難免枯燥乏味且不容易看懂;如果追求戲劇沖突,則容易漏洞百出,失去權威。作為法治題材劇,《底線》在劇情設計上就巧妙地解決了法律內容在作品中的兩難處境。該劇圍繞一個個具體的案例做文章,但拋棄了單一敘事,而是運用劇情的推進,把各個案件以呼應、補充、穿插的方式連貫起來,輔以懸念埋在其中,幫助觀眾理解每個案件所涉及的不同的法律條款和其背后的錯綜復雜。除此之外,影片通過劇中人物的探討和辯論,既增加了劇情的戲劇性,又切碎了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減少觀眾因為冗長的專業術語造成的枯燥感,并且達到了普法的目的。
《底線》中的很多案件都是群眾關心的熱點事件,這種改編方式可以說非常“討巧”,不僅增強了劇集的話題性,也有利于引領觀眾思考其背后內涵,從而實現有效普法。網絡主播勞動糾紛、家庭教育、職場騷擾等典型案例也同社會時代發展緊密相連,令人有很強的代入感。
作為法治題材影視作品,《底線》關注的不僅僅是“法”,更是在講“人”。雖然法律是嚴格的,但其守衛者——法官是充滿溫度的,有“人情味”的。事實上,人物的真實感也正是作品成功的關鍵所在。《底線》的人物設計平易近人又不失正氣,接地氣兒又不市井。每一位法官都是生動的、鮮活的,他們也有優缺點,也會八卦,也會有各種煩心事。例如主角方遠,作為基層區法院立案庭庭長卻被下屬戲稱為“方嬸兒”,其熱心、話多的特質可見一斑。正是他這樣的人設讓觀眾覺得十分親切,似乎就在我們身邊。而這樣“鄰家感”十足的角色凸顯了人物在工作中剛正不阿,卻又不死板,一切以人為本的特質。
《底線》可以說是一部很有特點的法治題材影視劇,很好的展現了法官人物的群像,雖然這部劇中也有一些瑕疵和不足,但其確實可以稱之為一部誠意之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