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多策并舉,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論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物質筑基,文化鑄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當我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精神富有與實現物質富足具有同等重要意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促進物的全面豐富都必須高度重視起來。
從商周禮樂到百家爭鳴,從漢賦唐詩到宋明理學,從四大發明到農桑稼穡,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江河奔流不息,書寫的都是遙遙領先于世界的鼎盛高光。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重要部署:“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文化強起來,自信立起來,精神挺起來,必能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助力中華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最根本的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挖掘和弘揚好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今天我們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不能停留在舞個獅子、包個餃子、耍套功夫等文化符號上,而必須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無論是太極拳還是端午節,無論是花木蘭還是大熊貓,只有善于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激活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才能以寶貴給養豐富當代中國人的內心世界,以強大魅力厚植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
“民族的”只有講得好、傳得開,才能更好成為“世界的”。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是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既要立足國外受眾需求和國際傳播特點,善于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有針對性地推動文化精準“出海”,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也要深入了解國際話語,把握西方歷史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思維方式、理論體系,有策略地開展文化防御、文化反擊,“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同時還要善于靈活轉化運用“看不見的宣傳”,寓價值觀于文化產品、文化元素,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最關鍵是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中華文明所蘊含的文化觀、價值觀,對世界各國都有借鑒意義,千百年來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我們要善于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弘揚好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我們也要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深化同第三世界國家交流互鑒,努力為共同建設美好世界提供價值指引。
文化是立身之本,也蘊含解題之道。曾經很長一段時期,所謂“文明統一于西方”的說法,長期霸占著許多人對現代化的認知。而如今,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新征程上,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不僅有助于展示好豐富多彩、生動立體的中國形象,更能為回答好世界之問、時代之問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華文化強起來,必將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前途不斷前進。
相關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