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人民觀點)
——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⑤
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綜合考慮政治和經濟、現實和歷史、物質和文化、發展和民生、資源和生態、國內和國際等多方面因素
加強政策協調配合,集聚起更強大政策合力,形成“1+1>2”的效果,才能讓社會總需求得到有效支撐,讓社會總供求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和質量上取得平衡
宏觀政策是推動經濟恢復、企穩向上的重要保障手段,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的重要激勵工具。2022年我國綜合施策,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組合式手段并舉,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預計超4萬億元;11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0.8%,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進一步降低,達到改革開放40多年來最低水平;“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推進更多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制定完善物流保通保暢措施,規范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回首來時路,我國經濟航船能在外部風浪的多輪沖擊下保持平穩運行,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持續強化政策聯動,一系列宏觀政策靠前發力、精準有力、形成合力,不斷鞏固經濟回穩向上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綜合考慮政治和經濟、現實和歷史、物質和文化、發展和民生、資源和生態、國內和國際等多方面因素,對各方面政策進行統籌,實現相互支撐、促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六個統籌”,其中之一就是“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會議在綜合部署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基礎上,將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社會政策納入并進行統籌部署安排。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我們要堅持系統觀念、做好統籌兼顧,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各方面政策都要同向發力、互補協同,共同服務于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今年要適度加大政策擴張的力度,提高政策效能,更好發揮財政撬動社會資金的杠桿作用;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今年貨幣政策力度要夠,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投向結構要精準,尤其要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強調“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加強政策協調配合,集聚起更強大政策合力,形成“1+1>2”的效果,才能讓社會總需求得到有效支撐,讓社會總供求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和質量上取得平衡。
攻堅克難靠真抓,夢想成真在實干。確保宏觀政策實施生效,離不開各地區各部門主動擔責、積極作為。要以實踐結果評價各方面貫徹落實成效。過去一年,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的短板弱項,多方政策協同發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同時推出“科技創新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搭建汽車、集成電路、醫療物資等協調平臺,加快布局建設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各方面政策握指成拳,為創新發展注入源源活水,共同促進了資源優勢互補。接下來要進一步促進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協同發力,促進各項改革系統集成,要建立體現新發展理念、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政策體系,要統籌發揮宏觀政策作用,做好政策文件一致性評估工作,要加強監督檢查、評估督導,要開展跟蹤問效、嚴肅財經紀律,共同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充足的政策工具、高效的政策實施,為我國經濟履險如夷、化危為機提供了堅實支撐。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很多兩難多難問題,要在多重約束下求得最優解,必須遵循經濟規律,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2022年已經出臺實施的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結構優化政策,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2023年根據實際需要陸續出臺新政策、新措施。增強全局觀念,善于統籌協調,力促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發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宏觀調控有效銜接,中國經濟航船一定能劈波斬浪、行穩致遠,駛向更開闊水域。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5日 05 版)
相關閱讀:
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②
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③
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