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免费无码国产永久入口,99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免费,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讓非遺“活化石”融入現代生活(人民時評)

李忱陽
2023年04月06日06: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增進民族團結、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

  

  遼寧開展2023年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社區公益惠民活動;安徽發布“非遺主題旅游十大精品線路”,推動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廣東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非遺精品力作精彩亮相……近期,不少地方圍繞非遺推出一系列具體舉措,促進非遺開發利用,助力非遺活起來、火起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增進民族團結、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利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也能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公布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66個“非遺工坊典型案例”涉及紡染織繡、食品制作、雕刻塑造等多類非遺項目。“定瓷燒制:讓傳統技藝成為致富手藝”“苗繡:繡出就業致富新生活”“洛南草編:小草編闖出大市場”……一個個案例,既彰顯著非遺的獨特魅力,也啟示我們,非遺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完全可以融入現代生活。

  非遺往往與現代生活有一定距離,如何讓其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正是激發非遺內在活力的重要課題。一方面,保護好、傳承好才能利用好。只有在加強非遺保護的基礎上,深入挖掘非遺的文化內涵,才能更好找到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另一方面,利用好的關鍵在于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到利用非遺資源進行文藝創作和文創設計,再到建設非遺特色景區,堅持守正創新,促進合理利用,才能讓傳統技藝重煥光彩,進一步發揮非遺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作用。當非遺工藝品借助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當非遺美食制作技藝經由短視頻成為年輕人的下廚參考,當非遺戲曲融合流行音樂獲得聽眾青睞,厚重的文化資源將滋養更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關鍵在人。厚植人才沃土、傳承后繼有人,這既是全社會的深切期盼,也是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遺的重要基礎。目前,我國已形成以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為引領,地市級、縣級傳承人為骨干,一般傳承人為基礎,梯次合理的非遺傳承人隊伍。下一步,還應持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推動非遺學科專業建設,鼓勵傳承人參與院校學習和企業生產,提升創新創造活力和傳承發展能力。

  非遺的魅力源于悠久歷史,非遺的生命力則在于傳承創新。我國有著豐富的非遺資源,如今已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在活態傳承中有效保護、在有效保護前提下合理利用,非遺就能成為當代生活方式的有機組成部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06日 05 版)

(責編:白宇、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