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免费无码国产永久入口,99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免费,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藏糧于技,夯實糧食豐收基礎(人民時評)

常  欽
2023年05月19日07: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立夏后萬物蓬勃生長,一幅幅“科技農耕圖”在廣袤田野鋪展開來:中原糧倉,無人機飛過大田,“一噴三防”作業忙,麥苗茁壯生長;贛南大地,高速插秧機來回穿梭,稻田一片新綠;東北黑土地,“田保姆”推廣保護性耕作、北斗導航作業,豆種入土扎根……新農機馳騁、新品種落地、新農藝見效,農業生產一線激蕩新動能,讓大國糧倉的支撐保障越來越堅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不久前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指出:“要更加重視藏糧于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限制。”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著力推進農業科技裝備全領域突破,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經營、綠色化發展取得新進展。當前,冬小麥面積穩中有增,長勢好于去年,春播進展總體順利,夏糧豐收有了扎實基礎,全年糧食穩產增產底氣更足。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要求“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應該看到,這些年,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穩中國飯碗,14億多人吃飽吃好。現在,糧食需求剛性增長,端牢飯碗還面臨不少壓力,提升糧食產能仍然是首要任務。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動實現產能提升、結構優化、韌性增強、收益提高。

  農業科技可以運用到糧食生產的各環節,提升播種效率、產業韌性和競爭力。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完成新建4500萬畝和改造提升3500萬畝年度任務,必須補上土壤改良、田間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水肥一體化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要以破解“一大一小”農機裝備卡點難點為重點,加緊研發平原地區適用的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的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要加快培育高產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鹽堿作物等新品種,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讓農民種糧能掙錢,糧食生產才有保障。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并加快推廣使用,能夠為農民增收拓展新路徑,主要體現為“節本”和“增效”兩個方面。從節本來看,農業機械化生產不斷普及,農機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大量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從增效來看,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應用于農業,通過智慧農業云平臺實現精準施肥、精準灌溉等,極大提升了農作物的品質。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延伸產業鏈條,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帶動廣大農民多種糧、種好糧,能獲利、多得利,將為保障糧食安全筑牢堅實基礎。

  希望的田野上,新的豐收正在孕育。全力以赴保持糧食穩產增產好勢頭,把豐收的基礎轉化為豐收的果實,分品種壓實種植面積,分環節挖掘增產潛力,分主體調動種糧積極性,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的賦能作用,必能確保全年糧食產量在1.3萬億斤以上,贏得糧食安全的戰略主動。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9日 07 版)

(責編:岳弘彬、趙欣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