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免费无码国产永久入口,99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免费,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讀懂一組組數據背后的生態之變(人民論壇)

周珊珊
2024年06月06日06: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天空攝影師”王汝春8年3000多張照片記錄藍天之增,到“曬曬我的‘家鄉藍’”攝影作品征集見證各地生態巨變,再到朋友圈藍天、晚霞、彩虹越來越多地“刷屏”,大家共同的感受是,環境好了,怎么拍都好看,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曾被認為不花三五十年是不可能改變的空氣污染,在新時代以來發生了重大轉變。其實,又何止是空氣?6月5日,生態環境部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正式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89.4%,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以上……一組組數據,佐證著人們對“藍天碧水凈土”的主觀感受。

  我們為什么能夠辦到?

  環境污染,曾是發展之痛。如今的發展,向綠而行。云南要發展,也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一邊做“減法”,堅決淘汰落后產能;一邊做“加法”,抓住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產業。一加一減之間,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更鮮明。發展方式變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信念,成為廣泛而深刻的發展實踐,繪出美麗中國新畫卷。

  發展之變,背后是理念之變、制度和行動之力。每一條支流都有了管家,河長制帶來“河長治”;一家家企業關停并轉,在壯士斷腕中,尋求脫胎換骨,換來渚清沙白;退捕上岸的打魚人變成護魚人,吃上生態飯,“保護好生態,日子才能過得長久”……曾經“病得不輕”的長江,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美景,靠的是沿江省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靠的是群眾從“靠江吃江”向“靠江護江”轉變,歸根結底是“思想認識發生重大轉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共識”。從長江看全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

  2101家環保設施開放單位已遍布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累計接待參訪公眾超過2.1億人次,人們更加關心環保,生態環境素養顯著提升;目前我國已有超過3500萬名生態環境志愿者,生態環境保護由“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更廣泛意義上,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建筑、綠色快遞等深入人心,堅定捍衛美好環境、堅決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從“少數人努力”轉向“全社會參與”。從理念共識轉變為行動自覺,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不斷激發,匯聚起“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的強大合力。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定能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讓群眾生態獲得感成色更足。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6日 04 版)

(責編:胡永秋、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