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給考古研學出“指南”值得點贊
讓文化遺產鮮活起來,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博物館里的展品,近年來,“跟著考古去研學”成了寒暑假期間的“香餑餑”。研學游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研”為基礎,以“學”為目的,是很多家長尤為關心的問題。
為推進考古研學高質量發展,國家文物局日前印發《關于推進考古研學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以附件形式公布《考古研學基地建設指南(試行)》。《意見》從堅持考古研學正確導向、開放各類考古研學資源、加強人才培養和課程開發設計、確保研學活動安全有序、強化保障激勵和規范引領等五方面,為考古研學立規矩、樹標準、劃紅線,這份“指南”值得點贊。
撐起“平安傘”,為研學游筑牢“防火墻”。《意見》在“嚴格把關考古研學內容和形式,突出考古資源深度參觀和研究性學習體驗”前提下強調,考古研學活動要強化安全管理和風險防控,做到“活動有方案,應急有預案”,進行風險提示和宣傳教育,實行學員個人或監護人承諾制度,厘清各方職責邊界,確保文物和人員安全。針對此,各級文物行政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落實監管責任,加強日常監管和專項檢查,及時掌握考古研學設施、客源、活動開展等情況,必要時應根據部門職責提出整改要求或暫停運營等措施。研學游安全感拉滿,給家長吃下“定心丸”。
撐起“服務傘”,讓研學游惠及更多學子。“動輒過萬還要拼手速”, 價格高是研學游屢受爭議的一大槽點。根據《意見》,考古研學活動應堅持公益優先,面向青少年群體推出更多微利型產品服務,對家庭貧困等特殊群體適當減免費用或予以相關優惠。此外,省級文物行政部門應建立可供考古研學的場所清單;考古研學活動應在具備專業素養的考古研學導師帶領下進行……從定價到優惠政策,從場所到領隊資質,全方位對考古研學提出要求并加以規范,讓玩中研、游中學變得更有溫度和質量。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文化遺產不可勝數。考古研學能夠親訪古跡、進入考古發掘現場、到考古工地去看看,讓孩子們的笑容與歷史的回響交織,讓旅程變成課程,可謂傳承有方、功德無量。
好“經”更得念好!遵循“指南”、理性發展,考古研學方能長熱不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