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謹防黑話爛梗的隱性侵蝕
近日,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開展“清朗·規范網絡語言文字使用”專項行動。專項行動聚焦部分網站平臺在熱搜榜單、首頁首屏、發現精選等重點環節呈現的語言文字不規范、不文明現象,重點整治歪曲音、形、義,編造網絡黑話爛梗,濫用隱晦表達等突出問題。
“雨女無瓜”“尊嘟假嘟”“你個老六”“丸辣”“細狗”……一段時間以來,各種網絡黑話爛梗頻頻出現,讓人云里霧里、摸不著頭腦,更在孩子之間口口相傳,成了“校園社交”的某種硬通貨。其中,有的爛梗毫無營養,內容空洞、語義歪曲;有的黑話隱晦表達,含沙射影、充滿惡趣。顯然,網絡平臺流行的黑話爛梗,不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使用表達,更對未成年人的日常交流和思維價值形成隱性侵蝕,極易引發不良后果。
一些黑話爛梗何以在未成年人之中流行?究其原因,與互聯網時代下,電子化產品普及率走高,孩子高頻率、高時長接觸使用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有關。同時,也與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強、追求融入“社交”離不開。在這些因素背后,黑話爛梗更與一些網站平臺的價值取向和“議題設置”相關。在一些網站平臺上,什么詞匯流行就把其設置為熱搜詞匯;什么梗有點擊量流量,就進一步加推其更多曝光流量;甚至,把某些博主個人編造的不妥詞匯和字句,在所謂榜單、首頁首屏等重點區域呈現……類似“把爛點當看點”的做法,無疑加劇了黑話爛梗的流行傳播。
治理網絡黑話爛梗,有賴于相關部門的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行動,更呼喚網站平臺自身的價值選擇——少些流量沖動,多些主動自覺。比如,不給一些明顯有歧義,歪曲音、形、義的詞匯以流行傳播的機會。又如,認真審核把關,將熱搜、首頁首屏等重點區域留給真正有重點價值的內容。此外,針對群眾反映集中、呼聲強烈的意見建議,建立起快速響應和糾錯的機制渠道。只要網絡平臺這一關能夠把住,就能大幅擠壓黑話爛梗的流行空間降低傳播速率。
網站平臺的積極主動作為之外,教育部門、家校層面也應強化對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科普和倡導。這種共管共治,尤其需要決心、耐心和耐力。要看到,網絡之所以豐富多彩,最大的特質就在于其開放、包容、時新。正因為如此,網絡黑話爛梗的出現、流行和治理,不會是一時一地之事。一波黑話爛梗“消聲”了,新一波的黑話爛梗可能已經在路上。這也提醒網信、教育部門、各網站平臺等方面,要強化日常協同聯動,盯緊重點環節,跟進網絡語言文字的新表達、新變化,及時清掃,動態治理。
規范使用文字語言是關乎文化傳承繁榮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治理網絡黑話爛梗,不是為了限制網絡語言表達,更不是反對網絡文化的豐富繁榮。堅決掃除黑話爛梗,歡迎有新意、有意義的“話”和“梗”流行,有利于網絡空間的風清氣朗,更有利于每一個個體的真誠交流、真情交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