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持把強化區域協同融通作為著力點”(人民時評)
一趟“大豆的旅行”,可以窺見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的氣象。前不久,裝載1.12萬噸大豆的“江海直達”67號船,自浙江寧波舟山港起航,歷經6天5夜航行后,抵達位于湖北黃石的黃石新港。大豆再經水鐵聯運轉運作業,由鐵路發運至川渝一帶。與傳統江海聯運方式相比,這種“海水鐵”聯運模式可縮短1至2周的運輸時間,運輸成本卻基本相近。一條條直達航線、一次次水鐵聯運,為沿江省市協同融通提供堅實的物流支撐。
長江經濟帶橫貫東西、承接南北、通江達海,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苯8年來,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到長江中游城市群,再到長三角一體化,沿江省市強化協作,區域融合實現重大提升,區域協同聯動不斷加強,長江經濟帶日益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成就有目共睹,經驗值得總結。在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強化區域協同融通作為著力點”。“強化區域協同融通”,既映照著“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處于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的大判斷,也蘊含著“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方法論。
如何理解“強化區域協同融通”這一要求?可以從這次會上提出的兩個關鍵詞切入。
一個是“生態共同體”。長江流域是一個整體,沿江各地共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推動這樣一個龐大集合體的發展,一定要處理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首先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舉過一個例子,“經過30余年開發,嘉陵江上游布局了大量采礦冶煉企業,形成了200余座尾礦庫”,位于嘉陵江上中游分界點的一些城市盡管“堅持生態優先、加緊防治,但仍飽受防不勝防的輸入型污染之痛”?梢,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必須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立足“共”字做文章。對沿江各省市而言,認清楚“長江經濟帶因長江而生、因長江而興”這個因果關系,在各自發展過程中從整體出發,把自身發展放到協同發展的大局之中,堅持把共抓大保護擺在第一位,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才能把“被動地”重點突破變成“主動地”整體推進。
另一個是“利益共同體”。長江經濟帶地區發展條件差異大,各個地區、每個城市都有推動自身發展的意愿,但只有放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一盤棋”中研究自身的功能定位,合理確定差異化協同發展的新目標新舉措,才能避免無序低效競爭、產業同構等問題,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利益,就意味共同責任。清除市場壁壘,打通堵點,增強區域交通互聯性、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執行協同性,才能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做好,提升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這也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筑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的題中應有之義。
強化區域協同融通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作過透徹闡述:“已經明確的方向和重點,要用‘快思維’、做加法”“如果一時看不透,或者認識不統一,則要用‘慢思維’,有時就要做減法”“對一些二選一甚至多選一的‘兩難’、‘多難’問題,要科學論證,比較選優”“對那些不能做的事情,要列出負面清單”。沿著這樣的思路,相信,長江經濟帶將在區域協調發展中交出更精彩的答卷。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0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