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三評“失控的打賞”之二:屢禁不止,癥結在哪?
作為新模式新業態,直播行業快速發展難免泥沙俱下。直播打賞機制環節多、鏈條長,涉及到平臺、用戶、主播等多個主體,在利益驅使下,容易滋生亂象。網絡空間具有隱蔽性,也助長個別人的僥幸心理。這些都是直播打賞亂象屢禁不止的直接原因。
深層次分析,這里面既有機制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的問題,也有平臺責任缺失、商業道德倫理缺位的問題,更有價值觀走偏、不良社會風氣蔓延的問題。
從機制設計來看,網絡直播的準入門檻較低,一些頭部平臺上開設直播基本沒有門檻,甚至不需要任何技能,流量得之容易,變現更容易。現實中,有的網絡主播法律意識淡薄、價值觀念扭曲,為了追逐快速變現、攫取經濟利益不擇手段;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直播打賞機制,瘋狂實施詐騙、洗錢等犯罪行為。從炒作悲情人設、編造賣慘劇本,到精心設計話術、團隊配合縝密;再到線上線下聯動、制造“溫柔陷阱”,各種手段花樣翻新,作案手法日益升級。與此同時,監管機制不健全,被舉報處理也僅僅是封號了事,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從平臺責任來看,平臺掌握流量入口,具有很大的話語權和分配權,對亂象難辭其咎。直播打賞的收益由主播和平臺分成,在這樣的機制下,平臺和主播無形中結成了“利益共同體”,缺乏監管的動力。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有的平臺對直播內容審核把關不嚴,甚至縱容“打擦邊球”等違規行為,放任主播誘導打賞。特別是在當前,網絡直播行業井噴式發展,平臺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吸引流量、獲取用戶,制造“虛假的數字繁榮”,一些平臺對直播打賞亂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利益的驅動和綁架下,被平臺視為“搖錢樹”的直播打賞,容易淪為滋生亂象的“溫床”。
從社會價值觀來看,直播打賞亂象背后更有復雜的社會心理因素。網絡主播輸出優質內容博得粉絲喜歡,用戶為了獲得價值增量、情感滿足而埋單,無可厚非。但一旦背離了初衷、沾染了低俗趣味、玩起了情感勒索,就容易走向誤區。現實案例令人警醒。不少在直播間刷禮物的“榜一大哥”,為了所謂的“面子”沖動打賞,以此顯示闊綽和地位,背后是虛榮心作祟。一些人深陷情感騙局,一步步被話術套牢、被假象迷惑,最終掏空了口袋。更有甚者,一些流量明星、娛樂大咖、資深藝人,也通過直播打賞來收割粉絲,公開索取錢財,把“飯圈”的做法帶到網絡直播中來。凡此種種,體現了價值觀的迷失,助長了不良風氣。
亂象須警惕,亟待治理不斷升級。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壯大,往往都有一個從“亂象滋生”到“規范有序”的過程。當務之急,是讓直播打賞回歸初衷,走上良性健康的發展軌道。
相關鏈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