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買不完”“搶不到”,博物館文創靠什么贏得市場
近期,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的互動式賣麻辣燙、砂鍋等系列文創周邊又火了,線上線下都斷貨。這是繼“丑萌”銅奔馬公仔之后,甘肅省博物館出品的又一熱門文創。
縱觀這幾年,隨著“博物館熱”,各類以歷史文化為依托研發生產的文創產品逐漸熱銷。從故宮口紅到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再到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的文創雪糕……一個又一個文創爆款撲面而來,頻繁“出圈”,不僅讓文物“活”起來,也形成了新的消費體驗。
什么樣的博物館文創能贏得消費者和市場的青睞?深入挖掘館藏物資的價值和內涵,在此基礎上的進行再創造,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抽象的文化具象化,讓消費者在參觀完以后看得見、摸得著、帶得走。如今,博物館文創早已不是過去單純的旅游紀念品,而是作為一種新的文化載體,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文創通過將傳統文化元素、工藝與現代藝術、設計和商業模式相結合,煥發出新的魅力。
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意識到館藏文物是文創的根基。尤其是隨著國民文化自信的逐漸提升,一股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新國風”悄然成風。比如“故宮上新”經常登上熱搜榜,成為現象級的文化消費產品,晉升成為“網紅”IP,一方面來自源源不斷推陳出新、創意無窮;另一方面更離不開故宮600多年深厚的宮廷文化土壤和歷史底蘊。
然而,文創只有文化、情懷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創意。創意是博物館文創的核心競爭力。與傳統的旅游紀念品不同的是,文化創意產品要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尤其體現在文創產品的設計上,結合視覺語言傳達出作品的文化內涵,讓原本不會說話的文物走進日常生活。例如以三星堆青銅造型打造出的IP作為一個豐富的載體,從青銅面具雪糕到考古盲盒、川蜀麻將擺件等,囊括了潮流飾品、辦公文具、家居好物等眾多品類,覆蓋生活的不同方面,同時融合川蜀元素,吸引住消費群體的眼球,贏得市場。
如果說創意是文創產品成功的第一個層次,具有 “互動式”“沉浸式”的文創,則更加提升消費者的參與度,使情緒值拉滿。因此,博物館文創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同時,通過深挖文物背后的文化、精神、內涵,與消費者的精神世界建立起聯結。一些消費者為了買到某件文創專門打卡博物館,在社交平臺分享體驗,帶動當地文旅經濟。例如蘇州博物館的 “文徵明手植紫藤種子”,每年一經出產便銷售一空。這些種子來源于480年前吳中才子文徵明為朋友王獻臣手植的紫藤樹,如今,游客也能把這些“文物”帶回家,真正讓文物“活”了起來。
“博物館熱”帶動了傳統文化持續出圈,激活了文創經濟新消費。然而,博物館文創要想贏得更大的市場,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博物館需要通過多維度、多渠道找準自身定位和特色文化,廣泛運用現代傳播手段,拓展傳播渠道,提煉文化要素。另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完善保護機制,加大知識產權的管理和監督意識,細化保護措施,真正為創意創新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